熱搜關鍵詞: 養殖電子圍欄安裝方法 牧場電子圍欄價格 牧場電子圍欄廠家
最近有媒體報道,竟有新疆牧民坐在家里就能放牛?!
一看才知是當地引進了北斗定位放牧系統,發給部分牧民免費試用,只用手機就能定位牛群位置。
這下——
馮鞏再也不怕找不到牛群了。(不是)
是牧民們足不出戶就能放牛啦!而且他們再也不用擔心牛兒跑丟,找牛找得昏天地暗,還能得閑去包塊地耕種,多得一份收入。
新疆人民的日子越過越好,可外媒的角度往往刁鉆清奇。有網友先發制人,就此事嘲諷一貫抹黑新疆捏造事端的BBC、CNN等外媒:“《震驚!監控隱私連牛都不放過》,過來抄!”
“牛羊跟著水草走,牧人跟著牛羊走”是傳統牧區生活的寫照。但據央視新聞3日報道,在新疆阿勒泰的戶外放牧時間,青河縣的一位牧民卻安穩地坐在家里看電視,絲毫不擔心在外覓食的20多只牛走失。
原來他使用了北斗衛星放牧系統,每只牛的耳朵上都裝有定位耳標芯片,只要一部手機就能查看牛的位置。哪只牛在吃草、吃的什么草、在什么地方吃草……全都一目了然。
說起這事,就要回到去年10月,當時青河縣引進了北斗定位放牧系統,發給縣里部分牧民免費試用推廣,如今看來效果甚佳。
將定位耳標芯片安裝在牛、羊的耳朵上,通過網絡信號傳輸到牧民手機,牛羊的實時距離、位置在手機上就能一覽無遺。還有一鍵導航沿途尋找牛羊的功能,有效改變了傳統放牧方式。
過去牧民找牛群時要日行幾十公里,每年為了找牛群,摩托車燒油錢就要上萬元。現在用上北斗,牧民們省錢又省力。
同樣,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縣,已經有1000多峰駱駝戴上了北斗衛星導航項圈,牧民們也在家里“遠程放牧”。
由于駱駝喜歡在戈壁灘上自由放養,往年牧民要么跟駱駝一起住進戈壁灘里,要么隔三岔五就要進行一次尋找駱駝的艱難任務。
使用北斗系統后,冬天牧民們再不用冒著刺骨的寒風,在戈壁灘上時刻跟在駱駝屁股后面了,一個手機就可以遠程實時掌握駝群的位置和移動速度。
未來,牧民們還想把北斗衛星導航項圈中的計步器和體溫監測等功能利用起來,用以確保每峰駱駝的健康狀況,從而真正實現智能放牧,擴大合作社養殖規模,讓更多的人加入到養殖駱駝的隊伍中來。
據巴州報社報道,在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基礎上,博湖縣還實施了新型職業牧民培育工程,著力培育一支愛牧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牧民隊伍,越來越多的新型職業牧民在“智慧牧場”上大顯身手。
目前,北斗智能放牧系統已走入新疆南山牧場、伊犁、阿勒泰等地的牧民家,越來越多的牧民享受到了北斗帶來的便捷和增收。
科技改變生活,這讓許多牧民感慨,一個手機能辦很多事,牧民生活越來越好,這就是國家的力量。不少網友頗有同感,真誠地為新疆人民的日子越過越好感到高興。
但是一想到每每要抹黑新疆捏造是非的外媒們,對于這個話題他們又會整出怎樣迷思的“解題思路”呢?
這屆網友無畏西方詆毀,一開口個個都是“老陰陽人”:侵犯新疆牛的牛權、限制新疆牛的自由、窺探新疆牛的隱私……BBC、CNN都過來抄!
其實北斗智能放牧系統很早就已經應用到新疆、內蒙古等多地的牧民家中,而且功能還不僅僅只是定位與導航那么簡單。
去年新華社曾報道過蒙古族牧民使用北斗放牧的故事,提到當時這套系統出了個新功能,可以“視頻看牛”。
牧民們在牧場地勢高的地方裝了高清長焦攝像頭,視距可達7.5公里。通過屏幕操作給北斗發出視頻看牛指令,攝像頭則會對準牛的位置發回實時畫面。
這套系統還有“電子網圍欄”功能,牧民可在系統中設置電子坐標,圈出牛羊的活動范圍,一旦它們超出這個范圍,小程序就會發出警報。
更進一步,系統甚至還可以加載牲畜自動飲水等功能。
在庫布齊沙漠,基于北斗技術的牧井系統可以在沒有網絡信號覆蓋的無人區實現牧井遠程供水,用戶通過北斗盒子,向北斗衛星發送“水泵啟動”和“水泵停止工作”的請求,北斗衛星將請求轉發給牧井控制端,進而實現遠程控制,更便捷地給牛羊遠程供水。
而在無信號地帶,牧民們還可以通過北斗導航系統獨有的短報文通信功能,利用衛星通道發送120字以內的文字消息。
有網友好奇,牛群跑丟還要人為追回,那仍然耗時耗力啊?
而2016年,時任科學技術部部長的萬鋼,曾這么講述自己在內蒙古調研的所見所聞:
無人機攆回來……
真就農業大國“喪心病狂”起來,沒有他做不到,只有你想不到的。
如今,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已經正式開通,北斗事業進入到全球服務新時代,可以預見也將推動智慧放牧技術的研發應用實現新飛躍。
北京倍特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始創于2011年,旗下品牌小牛看家,致力于智慧牧場整體解決方案,技術人員五分鐘即可根據您的圍控地點,范圍,氣候,進行專業講解與圍控建議,歡迎來電咨詢。